仔細想想,這是頭一回讀張悅然。
按理說不應該的,張悅然及同期作家在“新概念”嶄露頭角時,我正在念中學,本該對青春文學熱烈追捧的時期,但那時候我在看武俠小說。讀完《我循著火光而來》,感覺自己錯過了本不該錯過的故事。
仔細回想,似乎當年青春作家的作品名字我幾乎都能說個大概,但內容卻幾乎都沒看過。究其原因,是我不但讀書比較晚,起點比較低,而且我還是囤積癥患者,先讀了作品名,日后再慢慢讀作品。然后就拖到了現在。
大略搜了一下張悅然的履歷,覺得相較于那些整日里盲目逐利的人,她是比較安穩地走在自己的路上。
不太了解如今的學生市場如何,總覺得疼痛青春是我們那個年代才流行的,總覺得現在學生圈里流行的應該是盛行一時的“治愈系”文字,但是偶爾翻看念中學的外甥女的空間,發現她寫的狀態每一條都像極了當年矯情的我。而我自從成長起來,極少回憶起那些“少女情懷總是詩”的年代。